温馨提示
详情描述
金旺霜降前,水旺霜降后,后日霜降九月中,有啥习俗?早看早知道
戌月是秋冬交替之月,秋季与冬季的交替,也就是金与水的交替。这个过程开始于寒露节气,到立冬之前结束,期间就是金气隐藏,冬水显现的过程。此时金气每隐藏一分,冬水就显现一分,两者之间为此消彼长的过程。
立冬节气是冬季的开始,亥月的开始,标志着金气彻底隐藏,冬水之气完全显现,并开始不断增强,所以立冬前一天就为金绝日,金绝而水显,季节入冬。霜降节气位于戌月的最中间,也就是金水交替的中间点。
此时金气隐藏一半,冬水之气也显现一半,金水之力几乎对等。过了霜降之后,显现中的冬水之气就强于金气了。金为秋凉,水为冬寒,在寒气的作用下,露水凝结而成霜。霜降节气是寒水强于金气的开始,也就是降霜的开始,被称为霜降。
所以霜降节气最大的特点就是金水对等,也是冬水强于金气的开始,是凉寒交替的节点。霜降之前,金气强于冬水。霜降之后,冬水强于金气。在寒气的作用下,凝露而成霜。因此霜降之前降霜,意味着寒气来得早,来年容易形成倒春寒。
俗话说:霜前霜,米如糠。霜后霜,来年丰。霜降无霜,来年吃糠。霜降打了霜,来年烂陈仓。同样降霜与露水一样,释放了空气中的湿气,于是有露有霜,大多为晴天。霜重见晴天,露重红太阳。今夜露水重,明日太阳红。
此时斗柄指戌,心宿在戌,天体之力在戌位,则戌风为顺。戌为天门,在西北乾位,是阳气的尽头,所以霜降刮戌风为顺,也就是西北风。书云:霜降九月中,风从乾来,君令行,天下安。凡是风向在戌位之前,则寒气弱。风向在戌位之后,则寒气强,最怕辰位之风。
既然霜降是寒气强于金气的开始,也就是降霜的开始,俗话说:霜降无霜,礁头没糠,来年闹饥荒。霜降打了霜,来年烂陈仓。霜降无霜一冬干。有霜多晴天,有雨则无霜,所以霜降之日,宜晴不宜雨。
霜降节气是戌月的中气,也就是戌土的顶点,戌为火库,是未土变凉后形成的火库燥土,而未土则是午火熄灭后所形成的高温之土,也就是被火烧过的土,为灶心土,其力量专门针对脾胃。脾胃就是人的基础,乃五谷之腑。
书云:伏龙肝即灶心土,须对釜脐下经火久炼而成形者,具土之质,得火之性。其功专入脾胃,有扶阳退阴散结除邪之意。霜降节气金水对等,戌土强旺,宜用灶心土来增强脾胃之力。正所谓: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本地水土养本地之人。
当然环境不同,水土之力是不一样的,比如西北的土中多硫磺,其水就可以疗恶疮。辽东的涧水与人参的产地相连,饮之则多发。山西的山中产矾石,其泉水就可以治疽痈等。所以本地之水,凝结着本地之气场,而他乡之水,凝结着他乡的自然之力。
于是有些老人在出远门之时,就会带一些故乡之土,到了他乡之后,用当地之水,冲一杯家乡之土,喝过之后就不会水土不服了。比如唐僧在取经之前,唐王在酒杯中放入一撮土让唐僧喝,这个场景就是来源于民间的一种习俗。
所以在霜降节气,用本地的泉水,冲一杯灶心土,沉淀之后饮用,就可以适应此时此地的自然气场。此时戌土之力强旺,脾胃之力强旺,正是进补之时,于是就有了“补冬不如补霜降”的说法。人们在此时吃鸭子,羊肉等,都是一种进补的习俗。
无论什么节气,只要是大自然中成熟的事物,都是这个节气自然力量的结晶,也是人们顺行自然气场的最佳食物。此时正是柿子成熟之时,也是菊花盛开之时,九月建戌,于是九月为菊月。所以霜降节气吃柿子,饮菊花茶等,也是顺应自然气场的一种习俗。
后日九月二十一,就是霜降节气交节之时,其时间点在卯时,这一刻就是金水对等,也是寒气强于金气的开始,要躲避凉寒交替的气场。